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佛陀法语 二月

二月廿八日
丧失财物事小,丧失智慧事大;
求取财物事小,求取智慧事大。

二月廿七日
别对罪恶掉以轻心,
说它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通过一点一滴的累积,
水瓶盛满了水;
通过同样的途径,
愚者积满了罪恶。
别对善行漫不经心,
说它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通过一点一滴的累积,
水瓶盛满了水,
通过同样的途径,
智者积满了善行。


二月廿六日
你若能正确的运用“圣洁的生活、崇高的境界,如来的生活方式”等词时,你便会懂得用它们来形容全神贯注于念息法的状态。

二月廿五日
已有污迹的脏布块,即使浸在青、黄、红或深红色的染料中,也难以染得均匀好看。为什么呢? 因为那布块本身不清洁。同样的,一颗心受了污染,厄运必定随之而来。一块洁净的布块,浸在青、黄、红或深红色的染料中,必能染得均匀好看。为什么呢?因为那布块本身是洁净的。同样的,一颗心保持洁净,好运必定随之而来。


二月廿四日
没有支架的瓶子易打翻,有支架的瓶子不易打翻。没有支柱的心易崩溃,有支柱的心不易崩溃。心的支柱是什么?是八正道: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见、正思维。


二月廿三日
感官之欲是一种障碍,它蒙盖了心,也削弱了智慧。憎恨、懒散怠惰、烦躁不安和疑惑也是障碍,它们蒙盖了心,也削弱了智慧。一个人若摒除了这些在心中茁壮长大并削弱了智慧的障碍,智慧便会大进,便能分辨出自我利益、他人利益,人我的共同利益,及获得圣者的知识与眼光,进而能超出人道。


二月廿二日
岑拉伐惹婆罗门(Bhāradvāja Brahmin) 族的阿拘沙卡(Akkosalca)听族长跟随著乔达摩的僧众修行,非常气愤,不高兴,跑到世尊跟前,以无礼、刻薄的语言辱骂、咒骂世尊。他骂毕之后,世尊说:“你有接待过登门造访的亲戚、朋友或其他客人吗?”
“有的,乔达摩,我有时要接待。”
“那你有替他们准备软、硬食物及让他们歇息吗?”
“有的,乔达摩,我有时会这么做。”
“那如果他们不接受你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将属于谁的?”
“属于我的。”
“婆罗门,现在也一样,你用来辱骂、咒骂我的粗言暴语我一概不接受,它们还是属于你的。婆罗门,使你的。当遭受他人辱骂呵责时,反唇相讥的人,就有如宾客与主人一起入席,共享美食,彼此能互相受惠。婆罗门,我们并不曾一起入席,共享美食及互相受惠。它们还是你的,婆罗门,它们还属于你的。

二月廿一日
来!在日常生活中把感官之门户守好。全神地、小心翼翼地视察心念的活动,时刻持有一个警觉、洞察分明的心。


二月廿日
“世尊,能看见布施的显见成果吗?”
世尊回答:“能!好施者受众人爱戴,善士智者都愿意跟随他。他的好名声因此传播开来。这些都是布施所带来的显见成果。此外,不论是与达官贵人、婆罗门、居士或沙门交往时,好施者能满怀信心,从容不迫地应对,这是布施的显见成果。再者,好施者死后必能投生在天道中,这是布施的将来成果。


二月十九日
拥有财富会遭受到五种不利的后果。那五种?即遭受火灾烧毁、水灾淹没、帝王妒忌、强盗抢夺、不肖子争夺。

拥有财富亦能带来五种有利的后果。那五种?即用财富使自己快乐、使父母、妻儿、佣人员工、友人伙伴快乐。他怀著将来会美好的高尚目标,用财富供养隐士与婆罗门,将能获得快乐与往生到天道去。

二月十八日
人若不断地追忆、思想过去、现在、未来所渴望的事物,欲念便因此滋生。有了欲念,人就会被所渴望的事物束缚。一个充满欲念的心,就是我所说的“束缚”


二月十七日
纳窟拉毗达(Nakulapitā)居士与妻子纳窟拉玛达(Nakulamatā)来见世尊。坐下后,纳窟拉毗达说:“我的妻子过门时,我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她是个小女孩。时至今日,我都不曾察觉到自己曾在思想上或肉体上对她做出超越庄重范围的行为。世尊,我们俩渴望今世永聚首,也渴望来世永相聚。”

纳窟拉玛达接着说:“世尊,我被带入夫家时只是个小女孩,他是个小男孩。时至今日,我都不曾察觉到自己曾在思想上或肉体上对他做出超越庄重范围的行为。世尊,我们俩渴望今世永聚首,也渴望来世永相聚。”
世尊说:如果夫妻俩今世、来世都渴望能相聚,而他们的信念、德行、布施、智慧都能相互配合,那么,他们今世、来世都能相聚

二月十六日
一个好人的轮回出世,是为了给周遭的许多人带来利益、快乐和幸福,包括他的父母、妻子、儿女、佣人、工人、朋友、伙伴以及隐士和婆罗门。

二月十五日
专心修习与发展念息法,是非常平静、卓越、完美的事,亦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修习念息法还能在片刻之间灭除了升起的恶念,就有如在干旱季节所下的一场骤雨,在片刻之间抑制了飞扬的尘土一样。

二月十四日
以努力渡怒江
以精力过悲海

二月十三日
有五种杂质会影响金的弯曲度、可造性、光泽、坚韧度,使它不易达臻完美的效果。那五种杂质呢? 即铁、铜、锡、铅、银。金若纯净不含杂质,则易于弯曲、可造性高、富有光泽、不会脆弱,可达臻完美的效果,人可用它治制成自己喜爱的各种装饰品,如图章、戒指、耳环、颈链、金链等。

同样的有五种杂质会影响心的灵活性,可造性、光泽, 使其不适合断除污点。那五种杂质呢?即感官之欲、憎恨、懒散怠惰、烦躁不安、疑惑。心若摆脱这五种杂质则能发挥其灵活性、可造性、光泽、不在脆弱,适合断除污点。人也因此能引导纯净的心,去了悟所有能以心来了悟的事,不论它在多深之地,多远之处心都能直接看清。


二月十二日
一个人虽通过眼睛看到形象、鼻子嗅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感到触觉、心灵识别念头,却并不执著于这些事物的外表或细节。如果放纵这五个感官, 诱惑、厌恶、恶念等思维就会兴起。有鉴于此,人应致力于控制这些感官。能把感官控制好便能体验到不被牵引、激怒之乐。


二月十一日
拥有慈心的人,
对世间众生都很慈悲
不论它们是在上、下、左、右
无边无际的每一个角落

满溢着无限、完整
与全面发展的慈悲心
以往所犯的小过错
不会在他心中纠缠

二月十日
人若想修习更高的心念,必须时刻注意五个步骤。那五个?

人在进行某件事时,与贪、嗔、痴相关连的恶念升起了,他应把心念转移到纯正之事物上,如此,恶念就会消失,心念就会稳定、平静、集中和专注一境,这有如一个木匠、或他的学徒能以小凿刀敲凿出一个大木拴一样。

当心念专注于纯正之事物上时,与贪、嗔、痴相关连的恶念又再升起,他就应分析恶念的坏处,想著:“确实的这些恶念是罪过的,是应受谴责的,是会导致痛苦的。” 如此, 恶念就会消失,心念就会稳定、平静、集中与专注一境。这有如衣著端庄的少男或少女,对缠挂在他们颈项上的死蛇、死狗与死尸感到厌恶与羞愧一样。

在思考恶念所引发的坏处时,与贪、嗔、痴相关连的恶念又再升起,他就应把它忘却,不加以留意。如此,恶念就会消失,心念就会稳定、平静、集中与专注一境。这有如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不想看到某件事物而把视线转移或把眼睛闭上。

在设法忘却或不去留意恶念时,与贪、嗔、痴相关连的恶念又再升起,他就应让他们自行平息。如此,恶念就会消失,心念就会稳定、平静、集中与专注一境。这有如一个人发觉自己没有理由奔跑时,就会放慢下来步行;发觉没有理由步行时,就会站立;发觉没有理由站立时,就会坐下;发觉没有理由坐下时,就会躺下,于是他从亢进状态转为平静。

在让恶念自行平静时,与贪、嗔、痴相关连的恶念又再度升起,他就应咬紧牙关、舌头顶上颚,以心念来束缚,压抑、制止恶念。 如此,恶念就会消失,心念就会稳定、平静、集中与专注一境。这有如一名壮汉抓住一名瘦弱者的头部与肩膀,强行将他压下去一样。

能做到以上五个步骤的人是心念的主人,他只想要想的心念,不想不要想的心念。他已不再执著、以摆脱束缚,收敛傲气和断除烦恼。

二月九日
感官之乐来自五境。那五境?即眼睛所能辨别出的形象,它有趣可爱、迷人、具惑力,与感官之乐有关连。耳朵所能辨别出声音;鼻子所能辨别出的气味;舌头所能辨别出的味道,身体所能辨别出的触觉,它们各个都有趣、可爱、迷人、具诱惑力、与感官之乐有关连。它们是感官之乐的五个源头。所以,因五境而引起的快乐称为感官之乐。它是一种平凡之乐、一般人之乐、不高贵之乐。它是不值得追求,发展或重视的。我以为它是可怕的。

二月八日
孝敬父母的家庭被视为有如婆罗门、先贤、远古的神祗一般,是真正值得供养的。
为何以[婆罗门]、[先贤]、[远古的神祗]、[值得供养]等措辞形容父母呢? 因为父母为儿女们付出极多——带他们来到这个世间、抚养及栽培他们等。


二月七日
一句话如果具有以下五种特质便是善言、非恶语、没有过失、不为智者所指责之语;在适当的时候说出、句句属实、说时语气温柔和善、说的是那目标、怀着慈爱心说出。

二月六日
通过将心念专注在呼气与吸气的念息法修习禅定,能带来极大的果报与益处。如何使心念专注在呼气与吸气上呢?它如何带来极大的果报与益处呢?
修行者应到树林中、树根上或空旷之地,盘膝而坐,挺直背脊,开始观息,把心念专注在呼气与吸气上。深深吸入时,应念住:“我吸入长气。”深深呼出时,应念住:“我呼出长气。”轻轻吸入时,应念住:“我吸入短气。”轻轻呼出时,应念住:“我呼出短气。”
再者,修行者吸气时应念住:“我吸气并感受一切身上的活动。”呼气时应念住:“我呼气并感受一切身上的活动。”又,吸气时应念住:“我吸气并镇静一切身上的活动。”呼气时应念住:“我呼气并镇静一切身上的活动。”

二月五日
污化了心念,众生被污化了;
净化了心念,众生被净化了。

二月四日
一个尚未能控制心念的修行者,若真的渴望解除一切束缚,并将此事当为切身大事来对待,那么,我认为仔细观察心念对他最有助益。

二月三日
布施食物时,施主布施了五样东西。那五样?即生命、美貌、快乐,力量与智慧。施主在现在与将来,亦能分享到生命、美貌、快乐、力量与智慧的特质。

二月二日
智者不与心怀恶念和妒意者为友,亦不与幸灾乐祸者为伍,真的,与恶者交往是罪恶的。
智者,应与满怀信心、和蔼、聪慧者为友,亦与知识渊博者为伍,真的,与善者交往是幸福的。

二月一日
修行的目的不在取得名利带来的好处、德行带来的好处、禅定带来的好处、知识与眼光带来的好处,而是取得心灵上真正的解脱,这才是圣洁生活的真正目标与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