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05, 2006

佛陀法语 九月

九月三十日
婆罗门优那峇(Unnābha)问阿难尊者:“到沙门乔达摩门下修行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断除欲望。”
“有能断除欲望的途径或修习方法吗?”
“是有这么一个途径 -- 即要通过非凡的欲望、精力、思维、思考、定力与精进。”
“若真是如此,阿难尊者,这不成了无尽止的差事吗?因为以一个欲望来断除另一个欲望是不可能的事。”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任由你回答。你来这公园之前,可曾有要来的欲望、精力、思维、思考呢?到达之后,这些欲望、精力、思维、思考是否随即消失呢?”
“是的。”
“同样的,一个断除了烦恼的人,在他证得觉悟的那一刻,想证得觉悟的那股欲望、精力、思维与思考等都立即消失。”

九月廿九日
在什么情况之下,这句话:“沙门乔达摩是个毁灭主意者,教导的是毁灭的教义"是对的?我教导的是贪、瞋、痴的毁灭。我宣说的是毁灭所有恶行的境界。如果从这几方面来说,“沙门乔达摩是个毁灭主义者,教导的是毁灭的教义”这句话才是对的。

九月廿八日
答复问题有四种方法。那四种?有些问题需要肯定性的答复、有的则需要以反问来答复,有的需要置之一旁不答、又有的需要分析性的答复。

九月廿七日
当世尊来到婆罗门琅玛卡(Rammaka)的隐居所门外时,正有一大群比丘坐在一起讨论佛法。世尊便在门外等候,直至讨论完毕后,才轻咳一声,敲了敲门拴。众比丘开了门,让世尊进入并坐在指定座位上。世尊问道:“你们刚才讨论什么?”
“我们正在说您呢!世尊。”
“你们是出身自良好家庭的青年人,能出家修行,聚集在一起时能讨论佛法或修习神圣的寂静,这是很好的。”

九月廿六日
健康是最佳之利益,
知足是最丰之财富,
信任是最好之朋友,
涅磐是最高之快乐。

九月廿五日
一个人在停止了逻辑性及游动不定的心念,证得内在的平静与心念的专一之后,便进入并安住在二禅。在这阶段他已没有逻辑性及游动不定的心念,只充满著入定所产生的喜悦与快乐。他以这喜悦与快乐盖满、充满及渗透全身,以至全身无处不被它们沾染。
有如一个由泉水汇集而成的水池,四周没有其他源头入口,当雨神偶尔洒下雨水时,雨水流入土里,再由底面的泉口流出,使水池无处不被凉水所盖满、充塞与渗透。同样的,进入二禅被喜悦与快乐盖满、充塞及渗透,以至全身无处不被它沾染。

九月廿四日
在山中之王 ——喜马拉雅山之中,有一片片的广阔土地,由于没有通路,也就没有人或猴子在那儿居住。山中另有一片片的广阔土地,由于山清水秀,住有许多人和猴子。猎人们常在这些地方设下陷阱来捕捉猴子。那些不愚蠢,也不贪吃的猴子都避开了陷阱。但是,有一只既愚蠢又贪吃的猴子却来到了陷阱处,伸手去触摸它,结果手被夹住。它于是伸出另一只手以解救这一只手,结果也同样被夹住。为了解救双手,它伸出一只脚,还是被夹住。再伸出另一只脚,也一样被夹住。为了解救双手与双脚,它应用鼻子,鼻子也一样被夹住。就这样,这只猴子的五处都被夹住了,它只好放声大哭。因为身遭不幸,成为猎人的猎获物,任由他处置。
这就是一个在他人的领域游荡的人的下场,因此,不要到别处游荡。如果这样做,魔罗便得以进入,便有机可乘。什么不是你的领域而是他人的呢?就是五境。那五境?既眼睛所能辨别的形象、耳朵所能辨别的声音、鼻子所能辨别的气味、舌头所能辨别的味道、身体所能辨别的触觉。这些都是令人渴望的、舒服的、喜爱的、所要的、能煽起激情与贪欲的。什么是你的领域呢?就是四念处。

九月廿三日
我并不是说精深的知识的获得是直接的。相反的,它是随著循序渐进的训练、实践、修习而来的。

九月廿二日
世尊在游历途中,来到波利离耶(Pārileyya),便居留在守卫林(Guarded Woodland Thiclcet)中的一棵美丽的娑罗树下。世尊在静坐时,升起此念:“当我与桥赏弥(Kosambi)的众比丘成群聚居时,他们不断地兴起争端,相互吵架、辩驳与打架,破坏了僧团的纪律,使我没有幽静住所。如今我独自一人离开了爱争辩的比丘们,终于能居留在幽静之处。”
在这个时候,有一头雄象,在被其他大象、雌象和小象欺负之后,兴起此念:“我被众象所欺负,吃的是它们吃剩的草,它们吃的却是我拆下的树枝;我喝的是它们弄浊了的水。当我过河时,它们就来推挤我。如果我离开它们而独居,该有多好呀!”于是, 这头雄象离开了象群,来到了波利离耶的守卫林中,来到世尊所在的那棵美丽的娑罗树下。这雄象以它的长鼻子及水给世尊饮用与清洗,同时也清除四周的长草。这时,它想:“以前我生活在象群之中,并不舒适,如今我离群索居,反而活得很舒适。”
了解自己离群索居的原因以及大象的心思之后,世尊说了这首偈:
觉悟之智者,
长有犁般大牙之象,
这两个了不得的生命都同意,
他们喜爱森林的幽静。

九月廿一日
谁若让慈心无限滋长,
并立志悟觉生之终止,
他的枷锁经已被削薄。
即使他只爱单一生灵,
善行也会随之而到来。
圣者慈爱悲悯全世人,
成就了无边无量善行。

九月二十日
“如果至善的乔达摩凭著对佛法的全面理解,教导他的弟子去净化众生、克服悲伤与失望,终止忧虑与沮丧、得道之法、证悟涅磐之法。那么到底是世界的众生或半个世界的众生、三分之一个世界的众生能证得呢?”
世尊听了并不出声。这时阿难想:不能让这个人以为世尊不能解答这个重要问题,于是阿难说:“我说个比喻给你听,设想有一座坚固的城,里面建有数座高楼和一道城门。把守城门的是一个精明、警觉的人,只让相识的人入城,陌生人一概拒之门外。他巡视城墙时,必定会确保墙上没有半个能容许猫儿通过的洞孔:一切大小众生要入城、出城,都必须通过大门。同样的,你所提出的问题,对世尊而言是不重要的。他所说的是:已从世间脱离的众生、正从世间脱离的众生、将从世间脱离的众生,他们都是通过拚弃五障、拚弃会削弱智慧的污点、建立四念处和培育七觉支才能获得解脱。

九月十九日
一个人应该如此自我推断:一个充满恶念及被恶念紧握著的人,我不能与他愉快相处,我与他合不来。同样的,如果我充满恶念及被恶念紧握著,他人也不能与我愉快地相处,与我合不来。当你看清楚这点时,就应下决心不起恶念。

九月十八日
有德行的人能得到五种利益。那五种?有德者由于诚恳,所以得到巨大的财富。有德者由于具备德行而获得好名誉。又有德者由于具备德行,不论于谁为伍,或圣者,或婆罗门,或居士,或沙门,他都有信心,不会惶恐。再者,有德者,由于具备德行,死时并不迷惑。最后,有德者由于具备德行,来世能往生天界。

九月十七日
别害怕行善,它是快乐的别名。我清楚知道行善会带来开花、成熟的果报,那是长久的喜悦与快乐。

九月十六日
有四种力量。那四种?即正念的力量、禅定的力量、纯真无邪的力量和表露慈爱的力量。

九月十五日
发展如水一般的禅定,这样已升起的善念或不善念就不会持续下去。有如人们用水洗净粪便、尿、痰、脓、血,那水一点也不为此而烦躁、担心或厌恶。所以,发展那如水一般的禅定吧。

九月十四日
如果能培育与发展慈心、悲心、喜心、舍心,便能得到极大的果报与利益。

九月十二日
悲心促使善人的心为他人的痛苦而动。因为它能灭除他人的痛苦,所以叫做悲心;因为它接纳并庇护受苦难者,所以叫做悲心。

九月十一日
“现在,你们之中或许有人会想:‘导师已停止指示了。我们再也没有导师了。’但是,千万别这样看待此事。在我入寂后,以我所宣说的佛法与戒律作为你们的导师。”

九月十日
人不应在任何地方,以任何理由,
责怪或轻蔑他人。
也不因为愤怒或竞争,
而希望他人痛苦。
正如一位母亲之保护独生子,
并不在乎冒生命危险。
同样的,人应培育无量慈爱,
向世间众生散发慈爱。

九月九日
有一次,阿难住在靠近佝桑田比(Kosambi)的苟悉达园(Ghosita Park)中,峇达济(Bhaddaji)来到访,阿难问他:“峇济达,何谓最高的视觉、最高的声响、最高的喜悦、最高的意识境界、最高的形成?
“梵天最有权势,没有人比他更有权势、全见、力量与支配能力。能见到梵天就是最高的视觉。有些天神全身放射光彩、洋溢著喜悦,祂们发出欢呼:‘欢喜啊!欢喜啊!’能听到这叫声是最高的声响。有些天神,全身都有光泽,在感到欢喜时,只静静的享受那喜悦。那喜悦就是最高的喜悦。有些天神能达到空的境界,那境界就是最高的意识境界。有些天神能达到非意识,非非意识的境界,那就是最高的形成。”
“峇达济,你所讲的与一般群众没有两样,专心听著,我来为你解释。如果一个人在观看时,烦恼就会断除,这才是最高的视觉。如果一个人在欢乐时,烦恼就会断除,这才是最高的喜悦。如果一个人在提高意识时,烦恼就会断除,这才是最高的意识境界。如果一个人在形成时,烦恼就会断除,这才是最高的形成。”


九月八日
峇拉巴加。婆罗门(Bhāradvāja Brahmin)族的阿苏琳达(Asurinda)听说族长跟随沙门乔达摩的僧团出家修行,感到很气愤与不满。他跑到世尊跟前,以无理的与刻薄的言语辱骂、咒骂世尊。他骂完后,世尊依然保持沉默。于是,阿苏琳达又说:“你被击败了!沙门,你被击败了!”
世尊回答:
愚者以粗言暴语威吓他人,
自以为胜利,
然而,知道如何自制容忍,
才能使人胜利。
两者中最糟的是,
受辱骂后存心报复者。
不加以回击之人,
胜了一场难胜之战。
知道对方气恼,
自己保持平静,念念分明,
做出了对自己有益的反应,
也做出了对他人有益的反应。
他是自己的诊治者,
也是他人的诊治者,只有不明佛法之人,
才当他是愚蠢之人。

九月七日
在脱离了感官之欲和不纯正之心念后,一个人便进入与安住在初禅。在这阶段,他仍然有逻辑性及游动不定的心念,也充满著因脱离了欲望与执著而产生的喜悦快乐。他以这禅定所带来的喜悦与快乐盖满、充塞及渗透全身,以至全身无处不被这喜悦与快乐所沾染。
有如一个技巧高明的助浴员或他的学徒,把洒透了水的按摩沐浴粉放入一个金属碗内,再捏搓成一粒球。而其中的水份不曾丧失。同样的,进入初禅者被喜悦与快乐盖满、充塞及渗透,以至全身无处不被它沾染。


九月六日
何谓与善人结交?即经常跟随、结交、接触那些秉持正念、有德行、有学识、慷慨、有智慧的人,向他们求教、和他为伍、真诚对待他们、敬佩他们、和他们团结在一起。

九月五日
在今世中具备某两种东西能使你生活安逸与快乐,并且能稳定地朝断除烦恼之道路前进,那两种?即在兴奋时乐于兴奋、付出坚定稳固的努力。

九月四日
放弃了对世间世事的欲望,一个人的心念就不为欲望所束缚,因而被净化了。放弃瞋恶念,一个人就会洋溢著慈爱与悲悯,就会为众生谋福利,因而净化了瞋恨与敌意。放弃懒散,一个人就会见到光明、心念专注、理解透彻、因而净化了懒散与怠惰。放弃不安与忧虑一个人就能保持内心平静,因而净化了不安与忧虑之心。放弃疑惑,一个人就会度过怀疑的阶段,对于善好不再犹豫不决,因而净化了疑惑之心。
有如一个借钱来发展生意的人,后来生意兴隆,不但能偿还债务,还有盈余来赡养妻子,他会想著:“从前我负了债,如今我已还清。”并因此觉得很高兴快乐。
有如一个曾因患病而痛苦、没有胃口与虚弱的人,在一段时日之后康复了,他会想著:“从前我生病,如今我已复原。”并因此觉得很高兴快乐。
有如一个被囚禁的人,在一段时日之后重获自由,他会想著:“从前我被囚禁,如今获得释放了。”并因此觉得很高兴快乐。
有如一个被迫当奴隶、身不由己、受他人控制,不能为所欲为的人,在一段时日之后获得解放,他会想著:“从前我是一名奴隶,如今我被解放了。”并因此觉得很高兴快乐。
有如一个携带著物品与钱财的旅人,来到了荒野之处,面对粮食短缺与多重危险,在一段时日之后,安全抵达一个村口,他会想著:“前些日子,我陷入险境,如今我已安全。”并因此觉得很高兴快乐。
同样的,在放弃五障之前,一个人感到负了债、患病、被囚禁、被奴役、迷失在荒野之处。但是放弃了五障之后,一个人觉得无债一身轻、觉得健康、自由、被解放与安全。当自知五障已摒弃后,愉快之感油然而生,并且从愉快引出喜悦。因为喜悦,身体就会平静。有了平静的身体,一个人就会感到快乐,心念也由于快乐而能够专注集中。

九月三日
酗酒的人面对六种危害:丧失财富、增加争吵、伤害健康、败坏名誉、暴露丑态、影响智力。

九月二日
争吵时,话必定说得多;话说得多时,必定十分激动,因而不能自制。而不能自制时,心就不能专注。

九月一日

念住慈心就能断除瞋恨;念住悲心就不会危害众生;念住喜心就能断除厌恶;念住舍心就能断除感官反应;念住不净就能断除执著;念住无常就能断除自高自大的“我是”。